1.加大EDI的宣传力度
EDI的推广应用,必须有简便易行的实现办法和运作机制,并为广大企业所认识。目前,大多数企业对EDI还只是一知半解,需要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各部门、各地区的宣传培训中心,并挑选若干EDI应用企业树立典型,让EDI的宣传真正面向企业、面向社会。
2.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培养EDI人才
在当前的EDI运用中,存在着如下矛盾:一方面,企业担心应用EDI后富余人员无法安置,另一方面,企业又难以寻找EDI专业人才。其实,EDI的实施,在打破一部分人的饭碗的同时,必定造就新的饭碗。关键是政府如何调剂这一矛盾。外贸EDI专业人才要求有良好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电脑通讯技术,但当前,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因此,EDI人才极度匮乏,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专业的大学生却又抱怨找不到好工作。相关教育部门可以对学科设置做些调整,劳动部门也可以颁布一些新的就业指导性文件,这样就能逐步解决这一问题。
3.EDI用户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努力提高EDI应用层次和运行效益
前面我们已经在成本效益分析里谈到,企业EDI运用效益和企业规模、EDI运用层次密切相关。企业应根据自身状况,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
大型的、技术力量及资金较雄厚的企业,应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可行性分析,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对企业现有的EDP(电子数据处理)系统,要结合EDI软件进行分析、重组,二次开发,使EDI系统与企业的EDP系统紧密结合。
对于技术力量薄弱、资金短缺的企业,可以暂时选择EDI中心的接入服务,待到企业计算机集成化程度提高,再自行开发EDI系统。
4.政府应有统一的、合理的EDI管理政策
在我们上面的博弈论模型分析中,谈到了沿海与内地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就要求政府统一规划,加强宏观指导与调控,引导各方力量积极参与EDI的全面实施,加大EDI基建投入,使得企业看到政府的决心,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策略。同时,也要加强各地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避免重复投入和低效建设,使得EDI能够在全国范围得到推广。
5.加大外贸体制改革力度,下放外贸进出口权
对于条件具备的企业,可以适当放宽自营进出口权的审批制度,鼓励企业积极采用EDI。同时,进一步改革外贸代理制度,使外贸代理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促进工贸企业间的分工与协作。
6.借鉴国外经验,对实施EDI的行业和企业制定优惠政策。
为了促使通过电子技术进行国际交易的企业能够顺利地越过本国国界,在其他国家抢占市场,1998年5月20日,美国促使132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部长们达成一致,通过了Internet贸易零关税状态至少一年的协议。同年9月4日,美国总统和爱尔兰总理用数字签名方式签署一项电子商务联合协议,要求两国政府支持使用电子签名,海关对电子交易免税、提倡电子商务的税收保持透明、一致和中立等。我国可以从本国国情出发,借鉴外国经验,对采用EDI的企业实行税收、利率等优惠政策,以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形势。
7.尽快制定有关EDI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
法律的制定应先于经济的发展。EDI的运行,客观上需要有一个公平、透明和能够受到有效保护的法律环境。EDI相关的系列法律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给企业应用EDI造成很大的障碍。因此,我们应该尽快制定、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给EDI的运行制定出新的“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