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垄断性优势和数据交换标准的参与制定,美国 EDI 业务起步最、发展快。 EDI 已在汽车、运输、百货、卫生保健、零售、银行、海关、甚至是政府机构中得到广泛应用。截止到 1996 年初的统计资料表明 , 美国最大的 100 家企业中就已有 97 家实现了 EDI 经营管理 ( 有理由相信 , 时至今日已经是全民皆兵),前 500 家大企业中已有 65% 应用了 EDI, 全美企业总体应用率也达到了 25% 。目前,在美国的汽车行业中,不使用 EDI 的企业已经不能生存。美国的大零售公司已开始对不使用 EDI 的供货者采取制裁措施。美国海关总署从 1989 年 2 月底起对用 EDI 方式报关者给予优先处理,美国政府也正式宣布从 1992 年起全国采用 EDI 方式办理海关业务,不采用 EDI 方式者,其清关手续将被推迟处理。
俗话云,“近朱者赤”。在加拿大,百货、运输、汽车、零售、制造业、银行、电信、石油等行业应用 EDI 已有相当程度,其中海关 EDI 应用发展最快、规模最大。加拿大于 1988 年便实施了海关商业管理系统 CCS ,使进口业务的各个环节实现了自动化。该系统的控制中心设在渥太华,有 75 个分中心遍及加拿大各地,拥有 2000 台终端和 4000 多家用户,加拿大每年 4 百万宗进口交易中,经 CCS 系统登录的文件已占 50% ,在此基础上,加拿大海关提出了“海关 2000 ”计划,该计划将使商业过程、旅行入境检查以及海关手续都产生很大变化,其目的在于使政府在这一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同时更好地执行社会保障职能。